1.
做自媒體看似很容易,其實遠非寫文章那么簡單。堅持做已是考驗,做火不易,持續(xù)發(fā)展更難。
千頭萬緒的工作,一開始往往都要自己來,逼著一個人要活成一支隊伍。沒有這個能力,就別想吃這碗飯了。
2.
我現(xiàn)在算是一只腳踏在自媒體的門檻上了,也經(jīng)過各種折騰,練手了一段時間,寫過文章和軟文、辦過群、去一些群和直播間做過分享、開過課程、做過咨詢、策劃過活動,接觸了許多自媒體人,觀察和分析過N個大號。
現(xiàn)在有一個最大的心得,就是做自媒體,不管是全職還是兼職,目前階段,大多不夠?qū)I(yè),一方面,不知道要點在哪里,另一方面,不知道把事務形成流程以提高效率。因為這兩個限制,導致了自媒體人往往會做許多無用功,每天過得很累還看不到希望。
3.
某一次在刷 IP 營里的聊天記錄,看到 @KK花花(個人微信號:Kathleenzlh) 說了一段話,“你們今天工作都做完了嗎,卡位了嗎,運動了嗎,關心太陽了嗎,買教主和貓的飯團了嗎,買S君的書了嗎,寫了評論了嗎”,我看到后,覺得這個形式非常好,簡單幾句,能激發(fā)行動。就像之前寫過一個《每日十五問》一樣。
受到花花這個啟發(fā),于是我把目前為止新媒體方面的心得理了下,擬定為《自媒體人每日四十問》,供需要的自媒體人參考。
4.
這四十問,可以說涵蓋了目前做自媒體的所有要點,其中并無高深的道理,而是一個個行動。因為無論什么理論,即便你把插坐學院和新榜的文章都看完,最終還是要落實為行動才行,才會給自己帶來實際的收益,無論是閱讀量、還是粉絲、或是錢,以及其他各種機會。
因為要照顧到全體,所以擬定了四十條,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需要,也許你現(xiàn)在只需十條就夠了。
人和人的路徑是不同的,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的發(fā)展策略也是不同的,所以可借鑒,不可盲目照搬,要根據(jù)自身情況來分析。畢竟,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自媒體,更不是每個自媒體都可以賺到大錢。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,選擇一個有發(fā)展的細分領域,一門深入即可。
5.
自媒體人每日四十問:
01、今天讀書并做筆記了嗎?
02、今天看電影或視頻并有所啟發(fā)了嗎?
03、今天(微博、朋友圈、新聞App)關注熱點事件了嗎?
04、今天出門去看看真實的生活了嗎?
05、今天在錘子便簽中隨手記下選題靈感和寫作素材了嗎?
06、今天和團隊開選題會議了嗎?(我的文章是否為誰解決了什么問題?為別人解決問題才是價值所在,否則就是自嗨)
07、今天寫文章并推敲邏輯、故事情節(jié)、語句了嗎?
08、今天為文章起了具有吸引力的標題、封面圖、配圖、配樂了嗎?
09、今天把文章排版并推送到公眾號了嗎?
10、今天在文中或評論中加入引流技巧了嗎?
11、今天把文章發(fā)在今日頭條了嗎?
12、今天把文章發(fā)在簡書并投稿到首頁了嗎?
13、今天錄制語音發(fā)在喜馬拉雅電臺了嗎?
14、今天去知乎熱門問題下答題了嗎?
15、今天更新小密圈或飯團并回答提問了嗎?
16、今天發(fā)有趣或有用的內(nèi)容在朋友圈和微博了嗎?
17、今天打理分答和在行了嗎?
18、今天回復各內(nèi)容平臺的評論和消息了嗎?
19、今天給粉絲發(fā)福利了嗎?
20、今天收集粉絲反饋并加入下一步行動了嗎?
21、今天分析閱讀量、漲粉、互動、轉(zhuǎn)化等數(shù)據(jù)了嗎?
22、今天有把各處粉絲引流到個人微信了嗎?
23、今天打理店鋪(微店、有贊、淘寶)了嗎?
24、今天打理自建的群以及在其他重要的群互動了嗎?
25、今天在內(nèi)容平臺或社群中策劃活動并推進執(zhí)行了嗎?
26、今天投稿給大號、組織互推、聯(lián)系廣告主了嗎?
27、今天完善自己的標題庫、創(chuàng)意庫、故事庫、圖片庫、歌曲庫了嗎?
28、今天觀察與分析同類標桿大號了嗎?
29、今天學習十萬加文章和創(chuàng)意軟文了嗎?
30、今天把自己的所學記錄為知識卡片了嗎?
31、今天把過往的知識卡片分類成【道-術-器-用】了嗎?
32、今天把知識做成課程(其中某一節(jié))了嗎?
33、今天回復微信私聊消息了嗎?
34、今天給幫助過你的人發(fā)紅包致謝了嗎?
35、今天和同行交流或向高手請教了嗎?
36、今天約人見面吃飯或喝咖啡了嗎?
37、今天打理團隊(找?guī)褪?、建線上團隊、分工、改善流程)了嗎?
38、今天有加深別人對你所貼標簽、所倡導價值觀的認知了嗎?
39、今天有多少收入?(教育、出版、咨詢、廣告、電商、社群)
40、今天復盤今天了嗎?
6.
另外,還有很多平臺,有像百家號、大魚號這樣自成體系的,有像雪球、每日讀點故事這樣垂直某領域的,各人根據(jù)各自適合的平臺,可替換四十問中的內(nèi)容平臺,就不一一列舉了~
上面這四十問還有一個使用方法,就是平時在各處看到關于新媒體、社群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運營、電商等零散知識點,分別歸類到四十問中的某一條下面,也就是說,這是在提醒自己,每學一個知識點,都是為了落實為行動,或者指導某個行動更順利開展。
7.
我們在研究一個網(wǎng)絡紅人、自媒體、在線教育大咖時,可以按照這些條,來核對這個人做了其中哪些事,尤其是做好了其中哪幾件,才讓他/她一步步走到今天~如果他要進一步發(fā)展,需要補足什么事情~
拿剽悍一只貓(公眾號:剽悍一只貓)來舉例,他只是把 1、5、8、9、10、12、18、19、20、21、24、25、26、28、33、34、35、36、37、38、39 堅持做到了,就足以成為現(xiàn)在這樣~
一個人全做到很難,除非像秋葉大叔(公眾號:秋葉大叔)這樣全能實戰(zhàn)高手,應該全做到了~不過可以分工給團隊~同一個人,不同階段有不同策略,做到某些就夠了,尤其是把其中某幾條做到極致比如,@易仁永澄(公眾號:永澄老師) 把 30、31、32 做到了極致~
8.
不僅是自媒體領域,放在其他的個人職場領域、乃至考察一家公司的成敗,我們都可以用這種窮舉要素、寫成問題清單、排列順序、逐項核對~如果,便一目了然~一個人、一家公司做對了什么、做錯了什么、抓住了什么機會、錯失了什么機會、如果進一步發(fā)展,發(fā)力點在哪~
9.
@光喵 說:我思考了一下,有些問題可以放入一周的維度去平衡,但一周都木有就說不過去了。
@V先生 說:光喵說得對??梢苑譃樘?、周、月來做,每天都來這么一遍也不現(xiàn)實,何況很多還都是兼職。
@KK花花 說:暈過去了,原來我是假的自媒體人。
@張小桃 說:你本來就不是自媒體啊…
@V先生 說:桃小主一針見血~產(chǎn)品人vs媒體人~教育產(chǎn)品和咨詢服務,兼做自媒體,大多是起步時一無錢砸渠道,二無平臺合作,自己做容易獲取流量,也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~
@柏瑤瑤 說: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,我們都是 CEO
@劉一文 說:流程化之后,才能效率化。謝謝v先生啟發(fā),任何工作,都是可以遷移這種提問的方式。
@V先生說:說的對,重要的不是這40問,而是“拆解基本流程”和“問題清單”這兩種思考與做事方法的遷移。